查看原文
其他

阿里15 年工龄的资深技术专家职场历程自述,读完受益良多!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阿里巴巴中间件 Author 崮德

作者 | 崮德

来源 | 公众号阿里巴巴中间件


春节前的空档,正是静下来,回顾过往、畅想未来的最佳时期。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分享过一篇《一位 70 后程序员的 26 个职场感悟》。今年,我们同样分享一篇关于职场感悟的长文。本文是阿里巴巴资深技术专家崮德在内网的一篇分享,回顾了自己在大学时代、创业时期、硬件公司、互联网公司的一些经历和思考。


- 正文开始 -

🧯


我认为,热爱是一直努力的理由。



四个体感



体感一 :学生时代正确的定位,会让进入职场的自己事半功倍


1998 - 2005 年,我在浙江大学就读电子工程,因为自己对电子工程的热爱和成绩优异,我本科保送研究生,研究方向是电路与系统,简单点就是硬件+嵌入式软件开发,因此自己天生就跨了学科,既有硬件电路设计,又有嵌入式软件开发。2005 年硕士毕业后,来到上海,加入了华为公司,从事基站硬件开发,也就是电子工程师一枚,负责单板设计,以及基站日常 bug 维护。从自己的经历发现,一个工科生掌握一两门不同学科的技能是可以让自己胜任更多有挑战的工作,也可以更容易脱颖而出。在华为,我就一边负责硬件单板设计,一边还参与其他部门的微码(类似汇编级别编程语言)开发,既做了硬件,也懂软件,在职业生涯的早期就给自己定位为综合性人才,为后续自己的技术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体感二:清楚了解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


2006 年 9 月份,我很自然的提出了离职,因为我一直都觉得自己不喜欢做一颗螺丝钉,华为的通信系统项目少则 100 人,多则 1000 人联合开发,每个人在其中都是一颗螺丝钉,我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状态。其实现在看来,这样的想法很幼稚,且不说大系统中做好一颗螺丝钉是对自己的历练,就说任何小公司的小项目也都是需要团队合作,都是需要先做好螺丝钉,才有机会成长为整个项目的 Leader 。因此项目不论大小,关键是自己在其中是否有成长,是否可以学习到新知识?在我离职后,华为给在职员工派发了股份,如果一直待到现在,年收入也是让人羡慕的,这次和华为的擦肩而过,估计今生也不会再有机会和它有缘了,只能祝福还在华为的同事们。


体感三:创业是一种经历,成功是在于克服了多少困难,而不是取得了什么结果。


从华为离职后,我加盟了一家手机设计公司--希姆通,它和龙旗并称为当时功能手机(Feature Phone)的黄埔军校,其中有大量的人离职后都开了自己的公司,做起了 boss ,也取得了丰厚的回报和巨大的成功。我当时加入希姆通的部门是模块事业部,做的是 IoT(物联网)通讯模组,主要聚焦远距离通信技术,比如 2G,3G 等等。所以其实我和功能手机的风口很近,但是不在风口中,我们部门不温不火的发展着,我也不温不火的一直待着,从工程师一路做到了硬件总监, 6 年时光也就匆匆过去了,回头看,自己的成长并不多,自己的技术视野,特别是商业感觉都没有特别进步,因此我有点蠢蠢欲动,在 2012 年 9 月份,我终于下定决心离职创业,并拿着公司给的 N+1 ,忐忑的下海创业,其实这个时候,我手头只有一个蓝牙防丢器的 demo ,对如何商业化运作,没有任何经验。我只好拿着自己精心制作的 PPT 寻找 VC (风险投资),参加了很多路演,一直没有拿到投资,而这个时候,我已经待业 1 个月,我突然有点对自己前途不知何去何从的感觉。很幸运的是,一直和自己联络了 3 个月的一家风投公司最终投资了我,我也就开始了注册公司,招聘合伙人的工作,其实合伙人也就是项目早期的合作伙伴和同学这些人,当时没有考虑商业化,也没有经验,作为老板,“找人,找钱,找方向”,犯了两个错误,找人的时候没有找营销市场合伙人,这个为后来的生意拓展留下了祸根,毕竟一个公司是要靠销售获取利润的,后来自己勉为其难做了销售,虽然也做到了不错的销售业绩,但是和科班专业的销售合伙人相比,还是欠点火候。还有一个错误是找方向,离职希姆通时候自己捣鼓的蓝牙防丢器,其实属于智能硬件,但是这个产品比较鸡肋,不是一个刚需产品,因此这个方向并不能成就大的事业,所以方向选择格局不够,很容易碰到事业的天花板,虽然我们在国内是做的最好的,但是也不能改变鸡肋产品的结局,始终无法使公司步入正轨。如果当时选择和蓝牙相似的 WiFi (都是 2.4G 频段的无线通信技术)创业,现在也可能就是另一个博联(比我们晚半年时间的另一家 WiFi 智能插座创业公司,我和他们 boss 也是朋友,还曾经一起路演过,后来他们多次融资,日子过得挺红火的)。


经过 5 年多的折腾,中间也转换方向,做过技术外包, IoT 教育,但是折腾来折腾去总是没有找到一个有“比较优势”的方向,我也只能在不断关公司,开公司中度过了失败的5年多的时间,最终在 2017 年底,我打算结束创业,开始新的职业生涯。


体感四 :不断地学习才能不停的进步。


2017 年圣诞节,是一个周一,我满怀创业失败后的惆怅和对互联网公司的好奇进入了阿里巴巴西溪园区报道,职业生涯从来没有想象过会有互联网公司这一站,记得一个多月前,面试官问我,“你之前的职业生涯为什么从来没有考虑过互联网公司”,当时的我深思了 30 秒,对啊,我为什么从来没有考虑过加入互联网公司呢?大学毕业, 2005 年- 2006 年,我在华为工作了一年半,做基站硬件+嵌入式开发。2006 年- 2012 年,我安安静静的在手机 IDH (方案设计公司)竟然呆了 6 年,我自己都好奇,我这么不安分的人怎么会在一家公司待了 6 年。2012 年,我下海创业,当时是蓝牙 BLE 和智能硬件兴起的时间节点,我赶上了这波风口,可惜没有把握住,2017年底,我灰心地结束了创业公司的所有业务。在 2016 到 2017 的一年时间里,我看了一年的书,对,是一年的书,至少 100 多本,涵盖了历史,地理,数学,人工智能,经济,股票,管理,也花了一年时间思考了人生,事业,未来。好了,不扯了,个人职业生涯确实和互联网公司没有交集,唯一的交集是,自己的创新小公司曾经拿到了奇虎360公司的投资而已,也得到了 360 的 ZHY 的会见,促膝长谈过 4 回。


刚到阿里,头衔高级技术专家,负责蓝牙 mesh 整个方案的技术落地。一个人,一杆枪,和产品经理 XJ 搭档,开始宏大的 IoT 蓝牙 mesh 商业化落地,是一个0到1的项目,对我来说,有挑战,但是不难,因为过去的 5 年多我就是一直在 0 到 1 的路途中,所以已经习惯了。说到挑战,不得不说在这么大的平台,如何开展工作,我似乎有点陌生,就像入职 6 个月后,我的一个产品经理朋友 XC 评价我说,“崮德,你这 5 年多的创业经历让你缺失了一大段大公司工作的经验”,确实,刚入职 1 个月,我对如何开展工作还是有点蒙圈。当然作为一个连续创业者,这些挑战也是一次学习的过程。因此我先整理了一个工作规划,也就是我觉得蓝牙mesh技术落地需要配置哪些技术人才,比如硬件工程师,驱动工程师, App 工程师,需要多少预算,等等。一周时间后,我做了一个方案,比如蓝牙 mesh 在天猫精灵生态的位置和意义,蓝牙 mesh 模块如何做,要多少人,费用多少等等,然后又花了一周时间和领导们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并和跨部门的领导也做了沟通,算是对齐了目标。


接下来就是蓝牙 mesh 方案细节输出,我静下心来,在蓝牙官网下载了蓝牙 mesh 的协议,一看有 3 份文档,大约 600 多页,英语版本。看英语版本资料是我强项,但是我知道这个过程必须连贯,绝对不能被经常打断,因此我花了 2 周时间,每天上班就是看文档,其他什么都不做,喝水,上厕所,看文档,做摘要,然后还是喝水,上厕所,看文档,做摘要。2 周后,我已经吸收整份协议的 80% 精华,根据 28 原则,剩下的 20% 可能要占用 80% 的时间才能完成,因此现在继续花时间性价比不高,可以后续用到再研究,但是不影响对整个技术架构的理解。这个时候,我开始了软件架构的设计,输出相应的架构文档,并规划了未来新员工的工作。


开展工作的一大原则,是需要学会借力打力,不要什么都自己做,要善于利用外部资源。因此在这次蓝牙 mesh 软件架构的输出中,我发现和我们合作的芯片公司LFK,有一个技术大拿 TN ,更早接触了蓝牙 mesh 技术(蓝牙 SIG 组织 2017 年中推出该技术),比我更了解该技术,因此我在做技术架构的时候,把 20% 不懂的部分,通过和 TN 的不断邮件,电话,钉钉沟通,用了 2 周的时间把这些知识点补足(还是 28 原则,大概补足了 20% 中的 80% ,剩下的 4% 在后续的工作中不断补充),也完成了技术架构的初稿,并发给 TN 审核,并得到了很好的反馈。


说句题外话,通过以上的描述,如果作为职场新人,需要掌握一个新技术,不管是哪个行业的新技术,一定要用 20% 的时间快速掌握 80% 的知识点,然后就可以开展工作,后续的 20% 知识点,可能会占用 80% 的时间掌握,可以拆散打乱到平时工作中继续学习,或者请教专业人士慢慢补足,没有必要为了追求完美持续学习,而是要转身开始开展工作或者开始其他方向的学习。而在 15 年的职场经历中,我深刻的领悟到危机感、结构化思考、演讲力、商业化思考的重要性。



关于危机感



这么多年的从业经验,让我不得不思考自己是如何在打工和创业的环境中一直存活下来,最近也和自己的一个下属聊他手头一个重要项目,谈到了其中一个 issue 该如何解决,突然让我很有感想,我和他说,我觉得自己一直能够存活下来,应该归功于自己的危机感,这个危机感不是无病呻吟地焦虑,而是一种未雨绸缪,是一种全局观的思考方式,一种能在万花丛中找到那点绿的思考方式。

我觉得一个工程师,一定要敬畏手头的工作,因为如果自己的一个疏忽,可能就会导致一个硬件或者软件事故,影响很多很多的用户。但是工程师的工作是千头万绪,有很多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那该怎么找到其中的关键点呢?我觉得吧,一定要时不时的停下手头的工作,环顾下自己的工作,看看里面哪些问题是只要自己个人投入足够时间就可以解决的,哪些问题是需要多方协调,需要其他资源投入才可以解决的,特别是对于第二种情况,一定要有危机感,一定要有警惕性和前瞻性,因为这种问题,可能就是我说的关键点,需要提高优先级来解决。

或者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悖论,我们每天有很多重要而紧急的事情,我的时间管理该怎么做?其实,如果你有很好的危机感,或者前瞻性,及时规划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那么你接下来就不太容易碰到重要而紧急的事情。比如阿里有年度考评,需要做很多 PPT 和自评,这些事情平时做肯定是重要而不紧急,平时多收集汇报的素材,并记录下来,那么等到年度考评的事情,可以快速和轻松的做好。如果平时不收集素材,到了年度考评的时候,你就要花很多时间回忆自己一年都有哪些亮点,该怎么总结自己的一年工作,这样就把一个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变成一个重要而紧急的事情。一个优秀工程师,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那就是他不太有重要而紧急的事情,每天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处理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这样他的工作和学习都是非常的闲庭信步。打个比方,类似下棋走一步看三步,这个刚开始很难,只要你对项目的方方面面多思考,对技术保持前瞻性思考,你就慢慢会有这种能力。

还有,就是可以在睡觉前,上班途中,下班路上,多回顾下自己平时的工作,移除掉细枝末节,然后把几个大的功能块提出来好好思考下,他们互相有什么关联,需要什么前置工作,会调用哪些资源,有什么表面风险,注意,我这里提到的是表面风险,因为,深层次风险是很难仅仅通过大脑思考就能暴露的,他需要在你具体工作中才会暴露,这个也就是凸显了这样的思考重要性,因为你通过思考,可以有强烈危机感,可以 sense 到表面风险,然后 focus 在这些问题解决中,不断挖掘深层次风险,及早排除地雷。

我和很多人说过,一个优秀工程师和一个平庸工程师的最大区别就是,谁有火眼金睛及时识别到问题在哪里,危机在哪里,及时提前准备解决这些危机,而不是在问题发生后,不知所措,两眼一抹黑,自乱阵脚,毫无解决思路。

有人会说,我就是没有危机感,怎么解决呢?我觉得吧,你可以多看看一些美剧,其中很多狗血桥段,会不断给你制造危机场面,不断让你 Suprised ,不断让你觉得桥段的设计巧妙,不断让你看到日常生活中不太看到的异常情况。慢慢的,你会越来越有危机感。


结构化思考


阿里巴巴的产品经理特别喜欢用 Xmind 来做脑图,从这个工作工具的频繁使用可以看出,阿里巴巴人员是喜欢做结构化思考的,也就是自顶向下或者自底向上的思考,或者 MECE (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 ,中文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思考。刚开始我也不习惯而且也不屑于这样思考问题,我的习惯是跳跃式思考,而且经常沾沾自喜,觉得这样的人才有创造力,后来通过 3 个月的接触,学习,阅读相关资料,我慢慢觉得脑图确实可以补充跳跃式思考的漏洞,特别是考虑问题更加全面了,这个思考方法不是否定跳跃式思维,而是重要的补充。我们做创造性工作,确实特别需要跳跃式思维,而且这个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思考方法,但是如果没有结构化思考能力,则人类的很多具体细节工作会丢三落四,不太容易把事情做好,做优秀。这个是我来阿里 4 个月后的体验,特别是我在做商业模式思考的时候特别有用,比如推广一个产品有 4P 原则,即 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 。分析一个具体问题可以有 4W1H 原则,即 What,Why,When,Where 以及 How ,或者 2W1H 原则:What,How 和 Why 。如果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多多使用这种结构化思考方式,我们考虑问题会更加全面。又比如,我最近在考虑一个商业模式,就是如何推广天猫精灵智能硬件套件,我的方法就是直接打开 Xmind 工具,然后开始绘制脑图,刚开始不需要尽善尽美,先把一些跳跃式思维丢进去,然后不断从结构化思考方式丰富内容,最后出来的效果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一级目录是标题,二级目录包括:痛点,为什么买?怎么卖?卖什么?价值,这些方面是一个结构化思考的过程,或者是宏观的思考,而相应展开的三级、四级目录的细节是微观的思考,可以使用跳跃性思维。而且这个模板产生后,后续考虑问题,可以直接调取这个模板,把一级目录的标题修改为你需要卖的其他产品,然后保留二级目录不变,继续修改三级目录、四级目录(可以选择性使用跳跃性思考)。因此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效果特别好。



演讲力


工程师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想法,一种想法是,自己做的东西其实挺微不足道的,没有必要特意告诉别人或者当众演讲来阐述自己的工作内容。另外一种想法是,自己做的东西特别牛逼,和大众讲怕大众听不懂。对于第一种想法,需要提醒工程师的是,其实工作职责只是分工的不同,没有贵贱之分,对自己做的工作一定不要觉得微不足道,其实它很可能是一个重要项目的关键单元,因此自己需要时不时考虑下自己的工作在整个项目中的作用、地位或者意义,如果经常能这样考虑问题,也就不会觉得自己的工作是微不足道了,因为,任何存在的工作一定是有价值的,最坏情况下,如果找不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那有可能确实可以考虑换工作或者换公司了。所以我们基于工作是重要的,有价值的这个前提,看看前面提到的第二种想法,也就是觉得自己的工作特别牛逼,特别专业,没有办法和大众沟通,甚至给大众做演讲。这里,我分享一个自己的案例,刚来阿里巴巴的时候,我负责天猫精灵 IoT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这个方向,我觉得 IoT 这个工作特别重要,战略意义也很大,我需要把自己的工作让更多同学知道。因此我在入职阿里巴巴 3 个月后,就主动发起了一个公开演讲(不是领导或者HR安排的),我的想法是,我需要把我的工作的意义,内容,价值告诉大家,通过公开演讲影响大家对 IoT 的看法。但是在做具体 PPT 的时候,我发现要让不同岗位的人(很多不具备技术背景)听懂技术演讲是一个不容易的事情,因此我决定要先把 IoT 的概念,作用讲清楚,这里我就用了做 PPT 的一个技巧“一图二表三文字”,就是尽量多做一些图表来展示 IoT 的概念,比如什么是 IoT ,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关系,比如 IoT 的具体应用案例是哪些, IoT 的架构分层分为哪三层,等等不一而足。通过图形,脑图,案例图,把这些抽象概念用“人话”讲出来,也就是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深入浅出(特别是大量使用打比方,举例子的方式)地讲出来。当时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展现了自己的技术能力,并和听众达成了共识:IoT 这个工作在部门中是这样的战略地位。

我觉得做技术的人,很多时候会完全沉迷在技术研究中,当然这个无可厚非,也是他们的本职工作,但是如果自己的工作只能孤芳自赏,那么成就感会相对不那么足,如果可以“与民同乐”,“独乐乐,不如同乐”的方式通过演讲分享给大家,并注意分享的方式(一定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绝对不要认为自己懂的简单的东西大家也一样精通,反而要讲的越浅显越好,也不要一次讲太多的知识点),那么不仅仅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让大家更加了解自己做的工作的意义,那样的话,成就感会大大加倍。另外,领导很多时候也不太可能完全懂工程师做的技术细节,通过公开演讲,也是向领导展现自己的技术能力的机会。另外,技术人员如果要上升到技术管理,演讲力也是一个重要的考察指标,有很好演讲力,很好表达力的工程师,说明这个人,既有技术功底,又有宏观抽象能力,并可以从非技术角度思考问题,绝对是技术管理人员的好人选。


商业思考


在阿里工作, P7 及以上的员工,是要求有商业 sense 的,当然不是说 P7 以下的员工不需要商业 sense ,只是他们由于工作经验少一些,工作范围窄一些,知识结构不全面,可能比较难有好的商业 sense ,但是也不排除特例,我认识的一个同学 BS ,他虽然只有 P6 ,但是经常和我聊如何做好商业,就说明 BS 还是有商业 sense 的,或者他在刻意培养自己的商业 sense ,这个对他的职业发展特别有好处。反过来,有些 P7 的同学,特别是技术同学,会特别关注在技术层面,很少关注商业问题,这个也就局限了自己的职业发展。

我由于来阿里之前,有过 5 年多的创业经历,所以我很自然地具备了一些商业 sense ,或者我的血液中就流淌着商业 sense ,毕竟我已经经历过太多的公司创立和倒闭的过程,无时无刻都有很多危机感,这也是我比较很多长久待在大公司的同学的优势之一。我觉得很多时候一定要刻意培养下自己的危机感,有适当的危机感会逼迫自己更多考虑公司怎么赚钱这个事情。

说到商业思考,我不得不提醒很多人,这个东西要么自己去经历(创业),要么多看书学习(间接经验),还有就是多和优秀的人聊天。多听听他讲做一个事情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不要只是看表面问题,而是要多多思考为什么他们是这么做的,有什么深层原因。

作者信息:
崮德, 2005 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得电路与系统硕士学位,后加入华为,从事 2G 和 3G 的基站开发。2006 年加盟上海晨讯科技,负责功能手机、智能手机以及物联网通信模块(2G/3G Module),主导设计了 GPS 追踪器,平板电脑等智能硬件。2012 年创办上海同时信息科技,专注于蓝牙 BLE 智能硬件,主导设计了智能防丢器,智能钱包,智能行李牌等30多个产品,累计提交了 20 多项的物联网专利,是蓝牙 BLE&mesh 方面的资深专家。2017 年加入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 AIoT 总体架构设计,是蓝牙 mesh 从 0 到 1 落地天猫精灵开放平台的负责人,沉淀了一套 IoTConnect Kit 赋能产业链。

END




● 揭秘互联网公司的真身:21世纪的国营大厂

● 程序员接到了诈骗电话,顺藤摸瓜揪出幕后黑手!

● "12306" 的架构到底有多牛?看完献上膝盖!

● SQL语句大全,所有的SQL都在这里了~建议收藏后手抄一份!






Tips:

# 点下“在看”❤️

# 然后,留个言踩个楼?每周都有不定时福利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